2020年7月24日,我院院长闫鹏勋(教授)、常务副院长吴志国(副教授)组团赴深圳参加了在深圳虚拟大学园举办的“创投决·科技论道”第十六期活动。闫鹏勋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做了“金属纳米粉体新材料应用”主题报告。此次报告线上线下同步直播,闫鹏勋教授就金属纳米粉体新材料的产业化推广、应用开发与商业化推广等做了详细的介绍。

闫鹏勋教授作报告
闫鹏勋教授重点指出:目前金属纳米粉体创新团队已成功开发了纳米铁粉、钴粉、镍粉、铜粉、铝粉、硅粉、氧化铝粉、氧化亚铜粉、铁镍合金粉等系列纳米粉体产品,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高效农业、医疗保健、磁性材料、微电子、精细化工等领域,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起到重要作用;团队首次提出了“纳米高效农业”理念,将金属纳米材料用于小麦、青稞、水稻、玉米、棉花、大豆、当归等农作物和中草药种植上,取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效作用。

活动现场
7月25日,我院常务副院长吴志国(副教授)、院长闫鹏勋(教授)参加2020“创响中国”深圳站之深圳国际创新创业联盟第一期交流活动。此次活动由深圳市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深圳国际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深圳国际创新创业联盟主办,深圳博士创新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协办。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深圳国际创新创业联盟主任林祥出席活动,来自知名企业、投融资机构和高校院所的部分联盟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合影
在交流活动中,我院常务副院长吴志国(副教授)做了金属纳米新材料的主题分享,重点介绍了我院“纳米高效农业”的推广成效。他指出:2017年,团队率先提出了“纳米高效农业”的新思路,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微量元素对于改善农作物生长及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微量元素补充的关键瓶颈是吸收效率低,而纳米微量元素补充剂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利用“MPNP宏量制备技术”制备的特殊结构高质量铁、铜、硅等纳米粉体材料,先后在甘肃、河南、新疆、内蒙、宁夏等地进行了3000余亩地的推广示范,针对农作物(小麦、青稞、大豆、玉米、棉花)、果树(苹果树、桃树、梨树等)、蔬菜(绿橄榄、辣椒、西红柿、茄子、西葫芦等)、中药材(贝母、当归、枸杞、党参等)开展应用研究并取得革命性成果。在河南三种冬小麦品种800余亩的示范推广中,各种小麦品种实际增产幅度均在10%以上,“浸种+喷洒两次”处理增产幅度达27.3%;在新疆680亩冬小麦示范推广中,只进行了两次叶面喷施,小麦实收增产13%;在景泰春小麦示范推广中,拌种加叶面喷施两次的小麦籽粒颜色变化肉眼可见,铁含量增加,实收增产可达42%。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是纳米元素提升产量的关键因素。增产效果对不同地域的不同小麦品种具有普遍适用性,可广泛推广。

我院常务副院长吴志国(教授)做项目介绍
深圳国际创新创业联盟于2020年6月16日在深圳创新创业投资大会启动仪式上正式宣布成立,旨在推进市科协技术转化和招才引智工作,加强联盟成员(包括深圳市内外的政府机构、知名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园区、投融资机构及科技社团、专业服务机构等)之间的沟通互动,增加凝聚力,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