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科学院白银分院(白银实创高新产业研究院)积极发挥数字经济转型和“两化”融合专业优势,加快数字经济赋能开辟数字经济转型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支持白银市打造生物信息超算高地加速数字经济赋能产业转型,引导培育新质生产力!白银市实创高新产业研究院科研团队突破生物信息超算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国内首套“DNAParse-去中心化生物信息超级计算系统”,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该系统实现生信计算成本降至0.02元/GB,单样本数元即可完成海量数据挖掘,大幅降低分子育种、精准医学等领域科研门槛,已在羊标准化分子育种4.0、未知病原体防控等领域落地应用。白银市实创高新产业研究院已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开展绵羊扩繁育种;与白银市科近产业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近院代物代理研究所)开展辐照种子育种;与甘肃医学院开展地域基因病与人畜共患病应用研究;与西安外事学院开展数字经济转型赋能人才培养签署战略协议,建立合作关系,推动了"东数西算”数字经济转型赋能在白银市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1、政策与资金缺口
建议省级层面设立生物信息泛基因科学产业专项,支持白银优先布局相关科研项目,推动技术成果在育种、医学领域转化。争取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东数西算”专项支持,建立生物信息超算区域性枢纽。
2、跨部门协同不足
建议由省卫健委、农业农村厅牵头,联动卫健、疾控、海关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打通医学研究、疫病防控与生物信息超算应用场景,提升地方医院科研能力。
3、科研基础配套薄弱
推动白银市卫健委牵头成立区域性科研伦理审查委员会,简化伦理审批流程,解决科研法律障碍。
4、产业升级需求迫切
联合省畜牧兽医局,组织西北畜牧企业与研究院对接,推广全基因组分子育种技术,设立“畜牧业超算服务补贴”政策,降低企业技术升级成本。
5、东西协作深化不足
依托津甘协作机制,推动天津大学、天开园与白银共建"津甘生物信息联合实验室”,引入天津技术资源,共建东数西算节点。
6、基础设施短板
协调省通信管理局优先推进电信、联通光纤覆盖高新区孵化器,保障超算数据传输效率;支持白银市与兰州新区国家互联网骨干节点直连,规划建设大带宽城域网。
7、绿色算力成本优化
推动省能源局牵头,建立白银光伏发电企业与超算中心"绿电直供”合作机制,在光伏厂内就近部署超算节点,实现电力消纳与算力成本″双赢”。
8、长期战略布局
建议将白银全域部署为去中心化超算集群纳入《甘肃省"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争取国家支持承接全国10%以上生物超算业务,打造“光伏+超算”零碳算力示范区。
白银市通过生物信息超算技术突破,开辟了数字经济赋能传统育牧育种行业的新路径。若上述问题得以解决,有望推动甘肃成为全国生物信息产业高地,为“东数西算”战略提供差异化样本,助力“数字甘肃”建设迈入新阶段。
作者李毅,经济学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导,现任甘肃省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和甘肃省科学院白银分院副院长。